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窗前木芙蓉

范成大 范成大〔宋代〕

辛苦孤花破小寒,花心应似客心酸。
更凭青女留连得,未作愁红怨绿看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冒着秋日的微寒,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,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。
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,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。

注释
木芙蓉:又名芙蓉花。
辛苦:形容其孤寒冷落以及开花之艰难。
小寒:天气稍寒,木芙蓉开花于八九月,因此这里的小寒,并非指节气。
客心:旅人之情,游子之思。
青女: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。借指霜雪。
愁红怨绿: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。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。从诗的内容和表现风格来推测,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。《窗前木芙蓉》是一首即景咏物诗。一般来说这类诗在创作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,往往是某一偶然的情境触发了作者的创作激情。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,它触发了范成大的创作激情。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,十多岁时,又先后失去了父母,清苦贫寒,孤独无依,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“辛苦孤花”。正是基于这一原因,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,难免要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顾志兴主编,《范成大诗歌赏析集》,巴蜀书社,1991年02月第1版,第7页

赏析

  诗一破题便讲“辛苦孤花破小寒”,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。芙蓉秋季开花,清丽淑雅。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,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。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:艳丽大方,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,秋风小寒,自是风姿依然。所以诗人讲“辛苦——孤花——破——小寒”,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。以“辛苦”和“孤”言其本身之无依,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;以“小寒”点明时分,推出自然光景,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;中间贯之以“破”,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。但就全句来看,破则虽破,但并未泯灭其“辛苦”,未摆脱其“孤”,因而这句所提示的氛围,依然带有明显的凄清冷落的色调。接下第二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窗前木芙蓉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该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,傲然怒放:前两句写木芙蓉孤寂、辛苦的处境,但能冲破小寒,孤花独放,由此推想木芙蓉的心也象游子那般辛酸。三,四句顺口而出,响亮回答,任凭青女逗留多久,木芙蓉绝不会畏缩屈服。这首诗巧妙地融物以情,喻己以物,浑然一体,了无痕迹。诗人借花抒怀,申明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,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,表现出少年人意气风发、昂扬不凡的气度。

范成大

范成大

范成大(1126-1193),字至能,号称石湖居士。汉族,平江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南宋诗人。谥文穆。从江西派入手,后学习中、晚唐诗,继承了白居易、王建、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,终于自成一家。风格平易浅显、清新妩媚。诗题材广泛,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。他与杨万里、陆游、尤袤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 2267篇诗文  41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落花

朱淑真 朱淑真〔宋代〕

连理枝头花正开,妒花风雨便相催。
愿教青帝常为主,莫遣纷纷点翠苔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秋色渐将晚

叶梦得 叶梦得〔宋代〕

秋色渐将晚,霜信报黄花。小窗低户深映,微路绕欹斜。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。徙倚望沧海,天净水明霞。
念平昔,空飘荡,遍天涯。归来三径重扫,松竹本吾家。却恨悲风时起,冉冉云间新雁,边马怨胡笳。谁似东山老,谈笑净胡沙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方山子传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  方山子,光、黄间隐人也。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稍壮,折节读书,欲以此驰骋当世,然终不遇。晚乃遁于光、黄间,曰岐亭。庵居蔬食,不与世相闻;弃车马,毁冠服,徒步往来山中,人莫识也。见其所著帽,方耸而高,曰:“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?”因谓之方山子。

  余谪居于黄,过岐亭,适见焉。曰:“呜呼!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,何为而在此?”方山子亦矍然,问余所以至此者,余告之故。俯而不答,仰而笑,呼余宿其家。环堵萧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。

  余既耸然异之,独念方山子少时,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。前十有九年,余在岐山,见方山子从两骑,挟二矢,游西山。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射之,不获。方山子怒马独出,一发得之。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。今几日耳,精悍之色,犹见于眉间,而岂山中之人哉?

 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,当得官。使从事于其间,今已显闻。而其家在洛阳,园宅壮丽,与公侯等。河北有田,岁得帛千匹,亦足以富乐。皆弃不取,独来穷山中,此岂无得而然哉?

  余闻光、黄间多异人,往往佯狂垢污,不可得而见,方山子傥见之欤?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