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刘羽冲,沧州人,性格孤僻,喜欢谈论古代的典章制度,但实际上他的想法迂腐不切实际,难以施行。他偶然得到一本古代兵书,埋头苦读了一年,感觉自己可以统领十万大军。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,他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战斗,结果全队溃败,自己也差点被俘。后来他又得到一本古代水利书,又埋头苦读了一年,认为自己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。他绘好了图并写好说明呈给州官。州官也是个好事者,就派他在一个村子来尝试改造,结果刚挖好沟渠,大水就来了,顺着沟渠灌进村子,村民几乎都被淹死。从此他抑郁不乐,总是独自在庭院里漫步,边走边摇头叹息:“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?”像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,只说这六个字。不
本文借刘羽冲泥古致败之事,揭示“知古鉴今须通变,拘守陈法则自戕”的深刻教训。刘羽冲闭门读兵书,其机械套用古籍的行为,暴露俗儒脱离实际、唯书是从的认知缺陷。他反复喟叹“古人岂欺我哉”,更强化其执迷古籍而不知自省的愚顽形象。这则故事印证了《孟子》“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”的辩证思维,警示后人治学行事当“因时损益”,若将典籍教条化,反会陷入“以书害实”的困境。
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,地僻而鲜居人,其西南及北,皆为平野。岁癸未、甲申间,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,著书于此。先生旧太史,有名声,又为巡抚宋公重客,宋公时时造焉。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,载酒来访者不绝,而慧庆玉兰之名,一时大著。
玉兰在佛殿下,凡二株,高数丈,盖二百年物。花开时,茂密繁多,望之如雪。虎丘亦有玉兰一株,为人所称。虎丘繁华之地,游人杂沓,花易得名,其实不及慧庆远甚。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,则慧庆之玉兰,竟未有知者。久之,先生去,寺门昼闭,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。
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,岁丁亥春二月,余昼闲无事,独行野外,因叩门而入。时玉兰方开,茂密如曩时。余叹花之开谢,自有其时,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,原与人世无涉,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。今虎丘之玉兰,意象渐衰,而在慧庆者如故,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,而幽潜者之可久也。花虽微,而物理有可感者,故记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