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仲淹有志于天下
《宋名臣言行录》〔宋代〕
范仲淹二岁而孤,母贫无依,再适长山朱氏。既长,知其世家,感泣辞母,去之南都入学舍。昼夜苦学,五年未尝解衣就寝。或夜昏怠,辄以水沃面。往往饘粥不充,日昃始食,遂大通六经之旨,慨然有志于天下。常自诵曰:当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,母亲贫困没有依靠,于是到长山姓朱的人家。范仲淹长大后,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感动得哭着辞别了母亲,离开家乡到南都去进入学堂学习。他白天、黑夜都刻苦学习,五年中,不曾解开衣服上床睡觉。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,就用冷水洗脸。范仲淹常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,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,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,慷慨激昂地立下治理天下的志向。他经常自己吟诵说:“我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,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。”
注释
辄:总是。
以:用。
沃面:洗脸。沃:冲洗。
日昃:太阳偏西。
明妃曲二首·其一
王安石〔宋代〕
明妃初出汉宫时,泪湿春风鬓脚垂。
低徊顾影无颜色,尚得君王不自持。
归来却怪丹青手,入眼平生几曾有;(几曾有 一作:未曾有)
意态由来画不成,当时枉杀毛延寿。
一去心知更不归,可怜着尽汉宫衣;
寄声欲问塞南事,只有年年鸿雁飞。
家人万里传消息,好在毡城莫相忆;
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。
望江南·三月暮
吴文英〔宋代〕
三月暮,花落更情浓。人去秋千闲挂月,马停杨柳倦嘶风。堤畔画船空。
恹恹醉,长日小帘栊。宿燕夜归银烛外,啼莺声在绿阴中。无处觅残红。